方1
組成:白茯苓50克,白菊花80克,勾藤80克,淡竹葉50克、燈芯草50克,琥珀20克,五味子10克。
主治:夜啼。
用法:打碎后裝入一布袋中,夜間枕用,早晨將藥袋裝入塑料袋內(nèi)密封;次夜繼用。一般2~5天即愈。
方2
主治:夜啼。
用法:上藥共研細(xì)粉,和勻。每次取0.5克,撒于乳頭上,使小兒吸吮,或用開(kāi)水沖服。
方3
組成:蟬蛻3個(gè),薄荷1.5克,檳榔3克,枳殼3克,燈芯草10根。
主治:夜啼。
用法:每日一劑,水煎分2次服。以上是3~6個(gè)月小兒用量。
方3
組成:黑丑(牽牛子)7粒。
主治:夜啼。
用法:搗碎,用溫開(kāi)水調(diào)成糊狀,于睡前敷于肚臍上,覆蓋紗布,用膠布固定。每日一次。
方4
組成:燈芯草(新生兒3克,1~6個(gè)月6克,1歲9克)。
主治:夜啼。
用法:按上述年齡組,分別加水100毫升、200毫升、300毫升,用文火煎至半量,取藥液代茶飲。每日一劑,分3次服完,3日為一療程。
方5
主治:夜啼。
用法:以布包好,掛小兒胸前心尖部。啼哭停止即除去藥。
方6
組成:朱砂6~9克
主治:夜啼。
用法:搽小兒手心,啼哭停止即除去藥。
方7
主治:小兒夜啼及小兒睪丸1腫脹(鞘膜積液)。證屬寒濕而見(jiàn)腹部欠溫,不吮乳食,夜啼多在下半夜者。
用法:用水浸泡諸藥10分鐘,再煎5分鐘,每劑煎2次。每日1劑,將2次煎出藥液混合,早晚各服1次。
方8
組成:生龍齒15克,蟬衣3克,鉤藤6克,茯苓10克,蓮子肉10克,珍珠母15克。
功用:健脾安神,鎮(zhèn)心定驚。
主治:小兒夜間啼哭,驚惕不安,膽小善驚。
用法:水煎服,每日1劑。<夜啼>
(查看評(píng)論) |
Copyright © 2012 - oklahomanursingschools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
人體穴位網(wǎng) 版權(quán)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