熱門關注
三陰交穴 足三里穴 涌泉穴 太溪穴 太沖穴 迎香穴 腎俞穴 血海穴 關元穴 風池穴 中脘穴 陰陵泉穴 肩井穴
人體穴位網(wǎng)
  您當前的位置:首頁 > 偏方大全 > 中醫(yī)保健偏方

細菌與人體“亦敵亦友”

時間:2023-08-08 16:20:21   來源:人體穴位網(wǎng)  作者:oklahomanursingschools.com
答:

看到電視里的殺菌牙膏廣告,一般人也許會對牙膏“橫掃”菌群感到高興。但實際情況卻并非如此,如果把口腔的細菌都殺死了,也許反而更不利于健康,因為細菌和人是一種“亦敵亦友”的復雜關系。

“壞細菌”并非一無是處

科學家對于細菌的看法,也就是在近二三十年才發(fā)生轉變。上世紀八十年代,大學里教的關于細菌的內容,依然是“二元論”。當時的主流觀點認為,和人接觸的微生物,幾乎都有害;反過來,微生物可以為人所用,但僅限于工業(yè)領域,比如用來處理污染、開發(fā)新藥青霉素就是一種細菌的代謝物。

但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,科學家們逐漸認識到,細菌與人是一種共進化、共發(fā)育的關系。最初人們認識到,調節(jié)腸道菌群能緩解腹瀉。隨后越來越多流行病學調查揭示,一些有害微生物也有積極的一面。比如,幽門螺旋桿菌通常被認為是胃病的元兇,但流行病學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陰性人群的上消化道疾病患病率會增高。

當時,學術界嘗試從“微生態(tài)”的角度重新審視微生物與人的關系。傳統(tǒng)上了解細菌十分困難,腸道內有成百上千種微生物,但大部分都無法體外培養(yǎng)。而且每個人的菌種組成都不同,難以量化研究。轉機隨基因測序技術的進步而出現(xiàn)。通過為腸道菌群繪制整體的基因圖譜,科學家第一次能較為準確地描述出每個人個性化的菌群組成,進而,再與被調查者的健康狀況對比,找出統(tǒng)計相關性。一些研究已有眉目,比如科學家發(fā)現(xiàn),人體免疫系統(tǒng)的發(fā)育依賴于菌群的發(fā)育,菌群構成不僅影響腸胃,還與糖尿病、肥胖癥相關,甚至還能影響精神狀態(tài)有證據(jù)表明,抑郁癥患者的菌群構成具有某些特征性。

人體大約有一萬億個細胞,但體表生活著的細菌比細胞多10倍。有人提出,這個特殊的世界堪稱是在神經(jīng)、消化、循環(huán)等九大系統(tǒng)之外的第十個系統(tǒng)。甚至有人認為,菌群基因組相當于人的第二套基因組。對細菌“亦敵亦友”的看法,自然就從這些新發(fā)現(xiàn)中萌生出來。人毛孔里生活著許多無害細菌,就像一道生物屏障。如果把它們全殺死,致病菌反而容易趁虛而入。

“好細菌”也得小心防范

正如對“壞細菌”的理解需要修正,科學界對益生菌作用的復雜性認識也不很充分。按詞典定義,益生菌就是對人體完全無害的細菌。乳酸菌、雙歧桿菌等常被印在酸奶包裝上的名字,就是最常見的益生菌。

益生菌的安全性評價一直不足,甚至國際上也是如此。到了國外,由于食品工業(yè)常“習慣性地”直接從國外引進菌株,其安全性評價通常是借鑒國外的結果。但人種不同,細菌作用的結果也未必一致。研究表明,某些益生菌對某些人群,有很低的概率產(chǎn)生副作用。

益生菌最大的潛在危害可能是耐藥性轉移。市售益生菌耐藥性具有一定的普遍性,分子生物學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這些活菌進入人體后,腸道菌群會與之發(fā)生基因交換,從而“繼承”其耐藥性。益生菌市場發(fā)展非??欤髽I(yè)出于其利益,更側重研究其功能。但如果長期忽視耐藥性問題,“超級細菌”的威脅很可能加劇。

查看評論

標簽:

相關閱讀:

    無相關信息

評論:細菌與人體“亦敵亦友”

首頁 | 高級搜索 | 聯(lián)系我們 | 信息反饋 | 網(wǎng)站地圖 | 返回頂部 | RSS訂閱

Copyright © 2012 - oklahomanursingschools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

人體穴位網(wǎng) 版權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