熱門關注
三陰交穴 足三里穴 涌泉穴 太溪穴 太沖穴 迎香穴 腎俞穴 血海穴 關元穴 風池穴 中脘穴 陰陵泉穴 肩井穴
人體穴位網(wǎng)
  您當前的位置:首頁 > 人體穴位圖 > 中醫(yī)針灸

腧穴主治有規(guī)律(2)

時間:2012-06-22 10:24:38   來源:人體穴位網(wǎng)  作者:oklahomanursingschools.com

     絡穴是絡脈在本經分出部位的腧穴。十二經脈絡穴位于四肢部肘膝關節(jié)以下;任脈絡發(fā)于鳩尾穴,督脈絡發(fā)于長強穴,脾之大絡出于大包穴,合稱“十五絡穴”。由于十二經脈的絡脈分別走向與之相表里的經脈,故絡穴又可治療表里兩經的病癥。少數(shù)絡脈還深入到內臟,如足太陰絡“入絡腸胃”,手少陰絡“入于心中”。這種聯(lián)系不僅表明該絡脈與內臟在生理功能上的聯(lián)系,而且還直接表明了該絡穴的主治所及。絡穴可以主治本絡病候。十五絡脈各有所主病癥,凡絡脈脈氣發(fā)生異常的癥候表現(xiàn),一般均可選本絡絡穴治療。

    郄穴分布于四肢肘膝關節(jié)以下,是經脈氣血曲折深聚處的腧穴,可以說是氣血曲折會聚的空隙。郄通“隙”,意指空隙;又有彎曲的含義。十二經脈各有一郄穴,陰、陽蹻脈及陰、陽維脈在下肢部也各有一郄穴,合為“十六郄穴”。因郄穴為氣血深藏之處,一般情況下邪不可干,如果郄穴出現(xiàn)異常就說明病邪已深,表現(xiàn)必然會急、重,故郄穴可用于本經循行和所屬臟腑的急癥、痛癥、炎癥以及久治不愈的疾病。陰經郄穴有止血作用,如孔最穴止咯血,中都穴止崩漏,陰郄穴止吐血、衄血等。陽經郄穴偏于止痛,如急性腰扭傷養(yǎng)老穴,急性胃脘痛取梁丘穴等。郄穴可以單用,亦可與會穴合穴用,叫“郄會取穴法”,如梁丘穴配中脘治療急性胃?。?a href=/rentixuewei/jingluoxuewei/2012-04-23/704.html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孔最穴配膻中治氣逆吐血等。

     背俞穴是臟腑之氣輸注于背腰部的腧穴;募穴是臟腑之氣匯聚于胸腹部的腧穴。它們均分布于軀干部,與臟腑有密切關系?!鹅`樞背俞》言:“則欲得而驗之,按其處,應在中而痛解,乃其俞也。”《難經、六十七難》云:“陰病行陽,俞在陽。”指出五臟有病常在背俞穴上出現(xiàn)反應,按壓背俞穴可以協(xié)助診斷?!端貑?、長刺節(jié)論》曰:“迫臟刺背,背俞也。”說明背俞穴對于五臟病針刺具有直接作用?!端貑?、陰陽應象大論》說:“陰病治陽。”也說明五臟有病可以取相應的背俞穴進行治療。背俞穴不但可治與臟腑有關的疾病,還可治療與本臟腑有關的五官九竅、皮肉筋骨病。如肝俞既能治肝病,又治目疾(肝開竅于目)、筋脈攣急(肝主筋,肝藏血);腎俞治腎病,又可治與腎有關的耳聾、耳鳴(腎開竅于耳,腎和則耳能聞五音)、陽痿(腎藏精、主生殖)及骨髓?。I主骨生髓)。募穴可治本臟腑病及陽經經絡病癥,《素問、陰陽應象大論》云:“陽病治陰。”即指六腑病及陽經經絡病可取募穴治療。如胃脘痛取中脘,腹痛、腹瀉取天樞,膀胱經之坐骨神經痛取中極等。由于陰陽經絡氣相交貫,臟腑腹背氣相通應,陰病行陽,陽病行陰。因此在治療時應從陰引陽,從陽引陰,即屬于陰性的病癥(臟病、寒證、虛證)可以取治位于陽分(背部)的背俞穴,屬于陽性的病癥(腑病、熱病、實證)可以取治位于陰分(胸腹部)的募穴。

    交會穴是兩條以上經脈交會通過的腧穴,是經脈之間互通脈氣的處所。一般陰經多與陰經相交,陽經多與陽經相交,交會穴的分布以頭身部為主,四肢部較少,反映了經絡根于四肢、結于頭身的規(guī)律特點。奇經八脈中,除督、任有本經穴外,其余六脈皆通過交會穴交會于十四經。全身交會穴很多,交會穴不僅能反應和主治本經的病癥,而且還能反應和兼治所交會經脈的病癥,不但治本經病還能治所交會經脈的病癥。如中極穴、關元穴任脈穴位又與足三陰經交會,因此這二穴既可治任脈病,又可治足三陰經疾病。大椎穴督脈經穴又與手足三陽穴經交會,因此它既可治督脈病又治諸陽經引起的全身性疾病。三陰交脾經穴,又與肝、腎二經交會,因此三陰交既可治脾經病又治肝腎經疾病。

      八會穴是臟、腑、筋、脈、氣、血、骨、髓八者精氣會聚的腧穴。八會穴與其所屬的八種臟器組織的生理功能有密切關系,各治療與八者相關的疾病,尤其是八者的慢性虛弱性疾病。如臟會章門主治五臟疾患,尤以肝脾多用。腑會中脘主治六腑病,尤以胃及大腸效優(yōu)。筋會陽陵泉主治筋病、半身不遂、肩臂疼痛、拘攣癱瘓、痿痹多用。髓會懸鐘主治下肢癱瘓、痿軟無力、貧血、疼痛等。骨會大杼主治骨病,以周身骨節(jié)疼痛,尤其是頸肩背及四肢骨痛效佳。血會膈俞主治吐血、衄血、咳血、便血、痔血、尿血、崩漏、貧血以及外傷出血、瘀血等血病。氣會膻中主治氣機不利的各種疾患,如胸悶、氣短、噎膈、哮喘、郁證、嘔逆、噯氣等。脈會太淵主治如脈管炎、無脈癥、動脈硬化等。

    八脈交會穴是十二正經脈氣通向奇經八脈的八個特定經穴,又稱“交經八穴”;“流注八穴”,其臨床應用很廣,均分布于四肢肘膝關節(jié)以下。李梴在《醫(yī)學入門》中說:“八法者,奇經八穴為要,乃十二經之大會也,周身三百六十穴,統(tǒng)于手足六十六穴,六十六穴又統(tǒng)于八穴。”由于奇經與正經的經氣以此八穴相通,所以此八穴既能治奇經病,又能治正經病,如公孫穴沖脈,因公孫為脾經穴故公孫既能治脾經病,又能治沖脈病。內關通陰維脈,又為手厥陰心包經穴,故內關既可治心包經病,又可治陰維為病。余穴類推。八脈交會穴臨床上常采用上下相應配穴法,且針時常交叉針穴。公孫、內關穴治胃心胸疾病及瘧疾。后溪穴、申脈治內眼角、耳、項、肩胛部及惡寒發(fā)熱癥。外關穴、足臨泣、治外眼角、耳、頰、肩及寒熱往來病癥。列缺穴、照海穴治咽喉、胸膈、肺及陰虛內熱等病癥。

 

查看評論

評論:腧穴主治有規(guī)律(2)

首頁 | 高級搜索 | 聯(lián)系我們 | 信息反饋 | 網(wǎng)站地圖 | 返回頂部 | RSS訂閱

Copyright © 2012 - oklahomanursingschools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

人體穴位網(wǎng) 版權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