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一般資料
本組22例中,男13例,女9例;年齡7個月—3歲。一般在6—9月份發(fā)病。表現(xiàn)為原因不明的持續(xù)性高熱(體溫38—40.2℃),伴口渴喜飲,多尿,無汗或少汗。
2、治療方法
處方:分陰陽,平肝,清肺,補腎水,揉腎紋,掐二扇門,揉二馬,清天河水,退六腑,揉大椎,推天柱骨,推脊。
加減法:
2) 暑熱傷氣者,加清脾胃,揉內勞宮,運板門,推涌泉。
3) 熱極生風者,加掐印堂,清肝,清心,掐老龍,揉小天心,并倍加清天河水,退六腑,推涌泉。
4) 氣陰兩虛者,加捏脊,補脾土,摩中脘,揉丹田,推涌泉。
以上手法每日1次,6次為1個療程。
3、治療結果
13例痊愈(治療1療程,癥狀完全消失者);7例有效(治療2療程,癥狀逐漸減輕者);2例無效(經手法治療后,癥狀無改善),總有效率91%。
4、討論與體會
祖國醫(yī)學認為,患兒體質虛弱是本病的內因,感受暑氣是發(fā)病的外因。小兒臟腑嬌嫩,其陰氣未充,陽氣未盛,機體調節(jié)機能未完善,故不耐暑熱。每當夏令則暑氣乘虛而入,故見高熱、汗閉、口渴喜飲、多尿等。因此,在治療上采用清天河水、退六腑、推天柱骨、揉大椎,以清熱消暑;推脊以清解三焦之熱;清肝經、清心經以清泄心肝之火;推涌泉以引邪外出;運太陽、開天門、清肺經、推三關,以宣肺解表及清肺肅降、通調水道;清脾胃乃清中焦郁遏之氣;揉內勞宮以運轉中州之氣機;補腎水以補先天、養(yǎng)陰益氣;補脾土,摩中脘,揉丹田,捏脊能健脾益胃以固本培元。
脾胃為后天之本,故調補脾胃,益氣生津以培土生金。脾肺能肅降,金水協(xié)調,口渴多尿自然消失,余病亦隨之自愈,體乃康復。
(查看評論) |
Copyright © 2012 - oklahomanursingschools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
人體穴位網 版權所有